展览
共 31 个活动 • 第 2 / 4 页

本展览以1926、1931、1936年巴黎三次人口普查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人口的构成与社会面貌,呈现百年前巴黎人的生活图景。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离开地球的梦想充满乌托邦憧憬与技术焦虑。Stefan Eichhorn 的帐篷状雕塑,以回收材料制成,巧妙捕捉了这种张力,既象征流离失所者的临时住所,也预示未来太空殖民地的脆弱栖息地。这些作品是对人类探索欲望及地球危机的诗意反思。

1901年,贝尔特·魏尔在巴黎开设画廊,致力于支持毕加索、莫迪利亚尼等前卫艺术家。她以不懈热情和毅力,成为艺术家的代言人,支持他们近四十年。1940年画廊关闭,她于1933年出版回忆录,开创了艺术界回忆录的先河。

本展览以1926、1931、1936年巴黎三次独特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居民的日常生活与社会面貌,呈现百年前巴黎的真实写照。

巴黎104艺术中心 (CENTQUATRE-PARIS) 呈现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 (UNRWA) 摄影记者作品展,通过他们的镜头,记录加沙地带在围困与轰炸下的真实生活,呼吁各界关注。

团结工厂隆重推出法国摄影师让-路易·库尔蒂纳的摄影展《无足轻重的人们》。本次展览将镜头对准曾流落街头、后获安置的长者,以深情视角展现他们的尊严与生活,展期持续至2026年1月。

由Focus 8协会主办的“穿越”主题摄影展,旨在促进艺术与当代社会政治议题的对话。展览将于10月7日至31日举行,并于10月11日(星期六)在葡萄丰收节期间举行开幕式,深入探讨迁徙的历程与韧性。

巴黎日本文化会馆诚邀您探索“无名异烧”陶瓷。这项源自日本佐渡岛的古老技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古老金矿中提取的红色黏土烧制而成,展现独特魅力。

由巴黎时尚艺术周“中国之光”组委会与《时装L’OFFICIEL中国》联合主办,这场国际盛会汇集了来自中国、法国、德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37位艺术家及其33件作品。

借2025年科学节之机,气候学院举办系列活动,旨在展示生态科学普及成果,并汇聚科学家、协会、传播者及媒体人士,共同探讨合作策略,应对当前科学领域面临的双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