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艺术家奥拉·巴里以其牧羊女身份和莱恩羊群为灵感,通过作品《牧羊女之心》挑战性别刻板印象及乡村生活固有认知。她运用天然材料,展现传统技艺,并探讨与羊群的关怀与信任关系。
爱尔兰艺术家奥拉·巴里以其牧羊女身份和莱恩羊群为灵感,通过作品《牧羊女之心》挑战性别刻板印象及乡村生活固有认知。她运用天然材料,展现传统技艺,并探讨与羊群的关怀与信任关系。
奥拉·巴里的作品深深植根于她在爱尔兰韦克斯福德农场的牧羊女生活和她的莱恩羊群,对一位叛逆而女权主义的“朋克小牧羊女”(Bo-Peep punk)的生活状况进行了独特的反思,颠覆了塑造这一环境(有时被理想化,有时被忽视)的性别刻板印象和父权规范。奥拉·巴里在创作中关注天然材料(羊毛、羊角、毛毡、木材)的利用,以及支撑其作品生产的整个操作链条,揭示了她与“伴侣物种”日常维系的团结、信任和关怀关系,以及与制约其生存的经济结构(拍卖、竞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本次展览汇集了奥拉·巴里的一系列作品,核心是一件名为《纺织纺织山鲁佐德》(Spin Spin Scheherazade,2019年)的表演装置。该装置由各种模块、讲台、雕塑以及一系列以印刷和声音形式呈现的文本组成。《纺织纺织山鲁佐德》由表演者兼长期合作者艾纳特·图赫曼(Einat Tuchman)多次激活。文本沉浸在一个融合了自传虚构、诗歌和个人轶事的叙事中,回顾了奥拉·巴里决定转向牧歌式生活时所面临的各种情境、障碍和困境。
这些叙事追溯了绵羊繁殖、选择和销售周期的不同阶段,并揭示了她所接触的社交圈中存在的系统性性别歧视。这些叙事以一种独特的、对世界的敏感性为标志,这种敏感性由哲学家文西安娜·德斯普雷(Vinciane Despret)和生态学家米歇尔·默雷(Michel Meuret)所识别的互助主义形式所塑造,作为相互学习的载体¹。通过唤起流行人物(山鲁佐德、长发公主、小牧羊女²)和一种规避任何语义固定的多义语言,奥拉·巴里探索了我们与乡村及其本土文化的关系,同时以幽默的方式质疑我们对乡村社会、政治和生态现实的理解。
¹ 文西安娜·德斯普雷和米歇尔·默雷,《与绵羊共谱》(Composer avec les moutons. Lorsque les brebis apprennent à leurs bergers à leur apprendre),阿维尼翁:卡尔代尔出版社,2016年。
² 小牧羊女(Bo-Peep)是盎格鲁-撒克逊地区的一个流行角色,在童谣《小牧羊女》中被描述为一位在打盹后丢失羊群的牧羊女。
updated:2025年10月18日 08:06
蒙马特博物馆将于2025年10月17日至2026年2月15日,隆重呈现一场聚焦巴黎画派的特别展览。本次展览精选波兰Marek Roefler私人收藏中的标志性作品,揭示其艺术魅力与深远影响。
CEART协会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呈现摄影师Séverine Desmarest的“和平之手”摄影展。透过镜头,聚焦全球为和平作出贡献的知名或匿名人士,共同见证和平的多元面貌与人文力量。
自2006年起,[frasq]表演艺术节作为Générateur的标志性盛事,致力于推动表演艺术的交流与创新。本届艺术节将于10月4日至22日举行,诚邀您共同探索表演艺术的无限可能。